[1] 张毅,陈圻.中国区域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——基于复合系统模型与30个省区面板数据[J].软科学,2010,24(12):70-74,79. [2] 宋卓宁,李军.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广西区域物流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[J].物流科技,2011,(04):34-37. [3] 张梅青,周叶,周长龙. 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[J].北京交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2,11(01):27-34. [4] 张建升,胡秀忠.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[J].铁道运输与经济,2012,(01):50-55. [5] 张倩,王春豪,卢玉文.新疆工业化进程与物流发展水平的协调度评价[J].企业经济,2013,(06):135-139. [6] 谢菲,黄新建,姜睿清.我国现代物流业与经济低碳化协调发展评价[J].江西财经大学学报,2014,(03):11-19. [7] 郑飞,李逢玲.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控制模型研究[J].物流工程与管理,2016,38(11):37-38,29. [8] 郑飞,李逢玲.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指数模型研究——以佛山市为例[J].物流工程与管理,2017,39(02):24-27. [9] 梁芷铭.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——区域物流发展与政府治理转型系列研究之一[J].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,2014,19(02):30-33. [10] 吴萍.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流与物流区域整合研究[J].物流技术,2014,33(21):83-84,114. [11] 廖志高,许明辉,徐玖平.基于DEA和GM(1,1)的北部湾区域物流效率研究[J].物流技术,2014,33(13):102-106. [12] 陈纲.区域战略下基于供应链的北部湾物流业转型升级研究[J].物流技术,2015,34(15):16-20. [13] 吴伟志,庄宇斌,谭安辉,徐优红.不协调广义多尺度决策系统的尺度组合[J].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,2018,31(06):485-494. [14] 李桂华,郝文娟,李志伟.广义协调距离表示空间及其属性约简[J].模糊系统与数学,2018,32(06):150-154. [15] 郭庆,张爱萍.直觉模糊决策系统的一种变协调度粗糙集模型[J].合肥工业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9,42(06):834-839. [16] 洪卫,王选飞.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盲数测评研究[J].科技管理研究,2014,(06):70-73. [17] 陈柳君. 基于BP神经网络和粗糙集的制造业协同物流绩效评价研究[D].杭州:杭州电子科技大学,2015. [18] 钟映竑,黄鑫.基于粗糙集和支持向量机理论的物流需求预测研究[J].工业工程,2015,18(02):28-33. [19] 王旭,谢沐男,邓蕾.基于粗糙集的物流资源分类方法研究[J].计算机工程与应用,2016,52(14):67-71,89. [20] 徐广姝.基于粗糙集的电商物流服务质量评价应用研究——以生鲜电商为例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19,33(07):35-44. [21] 翁世洲,吕跃进,莫京兰.基于优势关系的排序模型及其保序性约简理论[J].广西师范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3,31(03):37-44. [22] 翁世洲.序信息系统下多属性决策的排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[D].南宁: 广西大学,2014. [23] 张文修,梁怡,吴伟志.信息系统与知识发现[M].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03. [24] 李柏敏,翁世洲,吕跃进.基于粗糙集的广西区域物流竞争力综合评价[J].济南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6,30(5):341-346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