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毕克新,付珊娜,杨朝均,李妍.制造业产业升级与低碳技术突破性创新互动关系研究[J].中国软科学,2017(12):141-153. [2] 魏龙,王磊.全球价值链体系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分析[J].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,2017,34(6):71-86. [3] 陈海强,韩乾,吴锴.融资约束抑制技术效率提升吗?——基于制造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[J].金融研究,2015(10):148-162. [4] 蔡明荣,任世驰.企业金融化:一项研究综述[J].财经科学,2014(7):41-51. [5] 高然,陈忱,曾辉,龚六堂.信贷约束、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[J].经济研究,2018,53(12):68-82. [6] 王永钦,刘紫寒,李嫦,杜巨澜.识别中国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活动——来自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证据[J].管理世界,2015(12):24-40. [7] 王昱,夏君诺,刘思钰.产融结合与研发投资的非线性关系及异质性影响[J].财经科学,2019(6):42-56. [8] Gereffi G.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[J].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, 1999, 48(1): 37-70. [9] Humphrey J, Schmitz H.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: linking industrial cluster and global value chain research[M]. Brighton: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, 2000. [10] 肖曙光,杨洁.高管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升级了吗—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[J].南开管理评论,2018,21(3):66-75. [11] Jibril H, Kaltenbrunner A, Kesidou E. Financialisation and innovation in emerging economies: evidence from brazil[C]// DRUID. 2018. [12] Friedmann D, Imbierowicz B, Saunders A, et al. Do corporate depositors risk everything for nothing[J]. Ssrn Electronic Journal, 2017, 20(2): 23-45. [13] 毛泽盛,周舒舒.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——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[J].财经问题研究,2019(01):59-65. [14] 黄贤环,吴秋生,王瑶.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财务风险:“未雨绸缪”还是“舍本逐末”[J].财经研究,2018,44(12):100-112,125. [15] 李建军.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经营风险[J].经济研究,2019,54(8):21-35. [16] Bereskin F L, Hsu P H, Rotenberg W. The real effects of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: evidence from innovation[J].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, 2018, 35(1): 525-557. [17] 余琰,李怡宗.高息委托贷款与企业创新[J].金融研究,2016(4):99-114. [18] 郝项超.委托理财导致上市公司脱实向虚吗?——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[J].金融研究,2020(3):152-168. [19] 鞠晓生,卢荻,虞义华.融资约束、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[J].经济研究,2013,48(1):4-16. [20] 闫海洲,陈百助.产业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:市场效应与持有动机[J].经济研究,2018,53(7):152-166. [21] 林毅夫.新结构经济学——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[M].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2. [22] 贾根良.演化发展经济学与新结构经济学——哪一种产业政策的理论范式更适合中国国情[J].南方经济,2018,(1):5-35. [23] 陈丽姗,傅元海.融资约束条件下技术创新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态特征[J].中国软科学,2019(12):108-128. [24] 苏杭,郑磊,牟逸飞.要素禀赋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——基于WIOD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分析[J].管理世界,2017(4):70-79. [25] 韩珣,田光宁,李建军.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融资结构——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[J].国际金融研究,2017(10):44-54. [26] 吴秋生,黄贤环.财务公司的职能配置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缓解[J].中国工业经济,2017(9):156-173. [27] 王立夏,宋子昭.动态演化视角下企业家精神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研究——以尚品宅配为例[J].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,2020,13(6):287-301. [28] 张培,董珂隽.制造企业如何实现数据赋能——基于步科数字工厂的案例研究[J].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,2022,14(6):698-712. [29] 李文,许辉,刘思慧. 基于仿真的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——以海尔服务化转型为例[J].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,2022,14(6):622-639. [30] 罗肖依,周建.利益相关者参与控制权争夺的动因研究——宝万控制权之争的案例分析[J].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,2021,14(5):500-517. [31] 薛宪方,郭晗,梅胜军.反应式和先动式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[J].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,2021,14(3):263-277. [32] 贺天玥,冯体一,潘超.企业以技术获取为导向的连续并购绩效研究——以新时达为例[J].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,2021,14(3):339-354. [33] 范景明,刘静,乔淑涵.企业如何通过连续价值创新实现转型升级?——基于间断平衡视角的纵向案例研究[J].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,2021,14(4):355-367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