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李亚平,刘思峰,方志耕,徐雷.基于多级递阶规划的复杂装备研制质量协商模型[J].系统管理学报,2014,23(1):36-41. [2] 孙金玉,方志耕,袁潮清.大型装备研制技术风险指数测度极大熵博弈模型[J].系统工程,2013,31(5):68-72. [3] 卢新来.论技术成熟度评价和风险管理在装备研制中的关系[J].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4,16(1):54-57. [4] 李晓松,王成志,陈庆华.基于云推理模型的武器装备研制风险评估研究[J].运筹与管理,2011,20(3):111-118. [5] Andersson M,Karlsson C.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in small & medium-sized regions: a critical review & assessment[M]. The Emerging Digital Economy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, 2006. [6] Maria L M.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and the dynamics of countries’ specialization in technologies[J].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& New Technology, 2003, 12(3): 269-291. [7] 邵云飞,聂婷婷,欧阳青燕.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化——以德阳装备制造业集群为例[C].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(下册),2013. [8] 李慧.复杂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过程研究——基于核心企业视角[J].情报杂志,2012,31(1):190-195. [9] 蔡锐,宋健.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创新研究:基于模块化创新体系视角[J].科学管理研究,2009,27(2):24-26. [10] 徐建中,赵伟峰,王莉静.基于博弈论的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主体间协同关系分析[J].中国软科学,2014,(7):161-171. [11] 綦良群,王威.基于博弈论的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关系分析[J].商业研究,2008,(5):01-05. [12] 柴国荣,李振超,石瓅.装备制造业集群中企业纵向合作关系的演化分析[J].华东经济管理,2009,23(11):47-52. [13] 李坤,于渤,李清均.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的理论分析: 基于三维螺旋式技术协同创新的视角[J].学习与探索,2013,(11):108-111. [14] 戚湧,张明,丁刚.基于博弈理论的协同创新主体资源共享策略研究[J].中国软科学,2013,(1):149-154. [15] Smith J M. Evolution and the theory of games[M]. G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1982. [16] 关涛,李一军,高晶.面向价值网络的企业协同竞争博弈模型研究[J].管理学报,2010,7(2):187-191. [17] 张洪潮,何任.非对称企业合作创新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[J].中国管理科学,2010,18(6):163-170. [18] 徐岩,胡斌,钱任.基于随机演化博弈的战略联盟稳定性分析与仿真[J].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,2011,31(5):920-926. [19] 原毅军,耿殿贺.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升级路径选择——政府介入下的业主与中外厂商博弈研究[J].技术经济,2009,28(9):23-28. [20] 王章豹,吴庆庆.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之问题透视与路径选择[J].合肥工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6,20(5):01-08. [21] 吴瑞明,胡代平,沈惠璋.流域污染治理中的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[J].系统管理学报,2013,23(6):797-801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