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李成,汤铎铎.居民财富、金融监管与贸易摩擦——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中期报告[J].经济学动态,2018,(08):56-70. [2] 陈翠岚.政府竞争、市场化进程和城商行绩效研究[J].统计与决策,2015(17):169-172. [3] 李从刚,许崇正,李跃然. 股权结构、制度环境与经营绩效:来自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[J].华东经济管理,2017,31(08):92-98. [4] 赵尚梅,杜华东,车亚斌. 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[J].财贸经济,2012,(07):39-48. [5] 洪正,张硕楠,张琳. 经济结构、财政禀赋与地方政府控股城商行模式选择[J].金融研究,2017,(10):87-102. [6] 夏力,杨德才. “扶持之手”还是“掠夺之手”:政府干预与企业政治关联文献综述[J].学海,2012,(03):69-74. [7] 王晓辉,段升森. 政府干预、公司治理与业绩表现[J].宏观经济研究,2015,(12):106-114,128. [8] 谢乔昕,孔刘柳,张宇. 晋升激励与财政分权条件下的地方政府规模[J].经济经纬,2011,(03):118-122. [9] 陈菁,李建发. 财政分权、晋升激励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——基于城投债视角的省级面板经验证据[J].会计研究,2015,(01):61-67,97. [10] 宋增基,杨天赋,王戈阳.银行董事会特征、CEO报酬与银行绩效——基于对11家股份制银行的数据分析[J].金融论坛,2010,(06):36-42. [11] Chen C R, Li Y, Luo D. et al. Helping hands or grabbing hands? an analysis of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firm value[J]. Journal of Banking & Finance, 2017, 80: 71-89. [12] 李俊文.地方政府机构的银行融资情况研究[J].经济问题探索,2008,(10):110-117. [13] 张平.我国影子银行风险助推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吗?——风险的传导机制及溢出效应[J].中央财经大学学报,2017,(04):3-13. [14] 张平,张丽恒,刘灿.我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影子银行化的成因、途径及其控制[J].理论探讨,2016,(06):73-78. [15] Sanya S, Wolfe S. Can banks in emerging economies benefit from revenue diversification?[J].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, 2011, 40(1-2): 79-101. [16] 谢思全,白艳娟.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举债行为及其影响分析——双冲动下的信贷加速器效应分析[J].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,2013,(01):60-68. [17] 杨晨,韩庆潇,冯振.竞争行为、土地财政与地方公共服务提供——来自政府内、外部视角的空间面板数据分析[J].山西财经大学学报,2017,39(08):1-14. [18] 郝毅,李政.土地财政、地方政府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研究——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为例[J].当代经济科学,2017,39(1):1-12. [19] Meslier, Céline, Tacneng R, Tarazi A. Is bank income diversification beneficial? evidence from an emerging economy[J].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, Institutions and Money, 2014, 31: 97-126. [20] 纪志宏,周黎安,王鹏,赵鹰妍.地方官员晋升激励与银行信贷——来自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[J].金融研究,2014(01):1-15. [21] 何美玲,洪正.民营资本入股与银行绩效改进——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[J].当代财经,2019(07):47-58. [22] 陈一洪.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的风险收益分析——基于50家城商行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[J].北京社会科学,2017(01):119-128. [23] 钱先航.官员任期、政治关联与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[J].经济科学,2012,34(2):89-101. [24] 宋艳伟.财政压力、地方政府干预与信贷资源配置[J].山西财经大学学报,2011,33(5):20-31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