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谋划好“十三五”时期扶贫开发工作 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[N].人民日报,2015-06-20. [2] 赵晓峰,邢成举.农民合作社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机制构建: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[J].农业经济问题,2016(04):23-29. [3] 孙文中.创新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的路径选择:基于新发展注意的视角[J].广东社会科学,2013(06):184-188. [4] 邓志强,罗新星.环境管理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博弈分析[J].管理现代化,2007(05):15-18. [5] 赵佳佳.当代中国社会组织扶贫研究[D].吉林大学,2017. [6] 余劲,陈杰.NGO与政府扶贫项目合作的博弈分析[J].农村经济,2009(08):15-18. [7] 赵清艳,栾海峰.论我国农村扶贫主体多元化的逻辑演变[J].北京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0,12(03):71-73,86. [8] 肖伟.国内NGO介入农村精准扶贫的问题研究[D].内蒙古大学,2017. [9] 虞文美,曹强.基于金融排斥视角的金融扶贫的博弈分析[J].统计与决策,2018(10):42-46. [10] 闫东东,付华.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进化博弈分析[J].农村经济,2015(02): 82-85. [11] 耿玉倩.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运行机制研究[D].华中师范大学,2015. [12] 李霞.“龙头企业带动”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研究[D].西北大学,2017. [13] 余孝军.扶贫资金监察的进化博弈分析[J].安徽农业科学,2010,38(30):17271-17274. [14] 莫碧娟.基于博弈论视角的贫困县脱贫研究——以江西赣州市为例[D].南昌大学,2015. [15] 徐龙顺,李婵,黄森慰.精准扶贫中的博弈分析与对策研究[J].农村经济,2016,(08):15-21 . [16] 尹利民,孙健.“权力——信息”约束下精准扶贫的地方实践——以X县为例[J].江西社会科学,2017,37(11):204--210. [17] 谢识予.经济博弈论[M]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2:16-17. [18] 邓志强,罗新星.环境管理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博弈分析[J].管理现代化,2007(05):15-18. [19] 孙海婧.任期限制与地方环境规制中的短期行为:基于代际的视角[J].经济与管理评论,2013(03):43-47. [20] 赵惊涛,李延坤.我国环境联合执法体制改革博弈分析[J].环境保护,2014(16):60-62. [21] 苏畅.“精准扶贫”中财政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——基于对贫困人口经济帮扶视角的研究[J].经济与管理评论,2018,34(06):133-142. [22] 赖小妹,徐明.中央扶贫资金投入的减贫效应与益贫机制研究[J].统计与决策,2018,34(24):129-133. [23] 杨一哲,陶珊珊.乡村振兴:改革经验、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——第三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会议综述[J].贵州社会科学,2019(01):162-168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