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穆怀中,张文晓,沈毅.基于财政支付适度水平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路径选择[J].城市发展研究,2016,23(12):100-107,117. [2] 辜胜阻,方浪,曹冬梅.发展养老服务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思考[J].经济纵横,2015(9):1-7. [3] 李璐.养老服务机构的道路选择--公办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生存状况对比分析[J].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,2014(1):86-89 [4] 王莉莉.中国城市地区机构养老服务业发展分析[J].人口学刊,2014,36(4):83-92. [5] 郁建兴,金蕾,瞿志远.民办社区养老机构建设及其政府责任——以杭州市上城区为例[J].浙江社会科学,2012(11):76-83,157. [6] Novy Marx R, Rauh J D. Linking benefits to investment performance in US public pension systems[J].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, 2014(116): 47-61. [7] 吴玉韶,王莉莉,孔伟,董彭滔,杨晓奇.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[J].老龄科学研究,2015,3(8):13-24. [8] 周清.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[J].税务与经济,2011(3):100-104. [9] 蔡秋宇,陈昕.推动我国养老资源供给侧改革的财税政策研究[J].经济研究参考,2016(41):25-30. [10] Campbell J C, Ikegami N, Gibson M J. Lessons from public long-term care insurance in Germany and Japan[J]. Health Affairs, 2010, 29(1): 87-95. [11] 丁学娜.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的政府补偿机制研究——基于S市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的分析[J].中州学刊,2012(6):94-98. [12] 于凌云.推进养老机构市场化的财政补贴机制研究[J].财政研究,2015(3):74-78. [13] 刘向杰.养老服务机构市场化的政府补贴机制研究[J].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,2015(8):76-80. [14] 陈志勇,张薇.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化中的财政补贴方式及标准测度[J].求索,2017(1):144-148. [15] 廖楚晖,刘向杰,段吟颖.政府融资项目的财政补贴机制研究[J].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,2011(1):39-44. [16] 王桂云.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[J].中国人口·资源与环境,2015,25(12):166-170. [17] 甘炜,刘向杰,于凌云.养老服务市场化财政补贴与调整机制研究[J].地方财政研究,2017(11):49-54,62. [18] 柳键,舒斯亮.政府与民办养老机构互动机理及管理策略研究[J].华东经济管理,2013,27(10):151-156. [19] Michael Kulm, Robert Nuscheler. Optimal public provision of nursing homes and the role of information[J]. Jounal of Health Economics, 2011,30(5): 795-810. [20] 穆光宗.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[J].华中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12,51(2):31-38. [21] 郝涛,徐宏,岳乾月,张淑钢.PPP模式下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与实现路径研究[J].经济与管理评论,2017,33(1):119-125. [22] 张宇波,罗先觉,薛钧义.寡占市场中动态古诺模型的建立及稳定性分析[J].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,2003(11):54-59. [23] 张明善,唐小我.多个生产商下的动态古诺模型分析[J].管理科学学报,2002(5):85-90. [24] 闫安,达庆利,裴凤.多个企业同时博弈的动态古诺模型的长期产量解研究[J].管理工程学报,2013,27(1):94-98. [25] 姚洪兴,张芳.差异化策略的两组动态古诺模型及其稳定性控制[J].江苏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2,33(03):364-368. [26] 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.“十三五”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资问题分析与建议[J].宏观经济管理,2016(03):10-13,18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