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Michael Porter E.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[J]. Harvard Business Review, 2008, (4): 77-79. [2] 迈克尔·波特.国家竞争优势[M].北京:北京华夏出版社,2002. [3] 尤振来,李春娟.产业集群的分类研究综述及评价[J].统计与决策,2008,(3):161-163. [4] 梁宏,姜振寰.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[J].自然辩证法研究,2007,23(2):64-67. [5] 喻春光,刘友金.产业集群竞争力定量评价GEMN模型及其应用[J].系统工程,2009,26(5):90-93. [6] 李海鹏.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数评价模型研究[J].辽宁行政学院学报,2012,14(5):85-87. [7] 麻昌港,蒙英华.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依据及指标体系的设计[J].生态经济,2009,(9):123-127. [8] 孙剑,龚自立.产业集群成熟度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[J].2010,(6):120-124. [9] 王淑英.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产业集群综合绩效评价[J].河南社会科学,2010, 18(5):115-117. [10] 王静华.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[J].统计与决策,2011,(19):186-188. [11] 胡蓓,古家军.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[J].科技进步与对策,2008,25(7):144-147. [12] 李红侠,赵虹.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资源型产业集群的评价体系研究[J].辽宁科技学院学报,2012,14(1):47-49. [13] 杨中华,卫武.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[J].华东经济管理,2009,23(12):148-151. [14] 李文博.基于网络分析法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[J].科技进步与对策,2009,26(7):119-122. [15] 解学梅,曾赛星.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体系评价——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[J].系统管理学报,2008,17(3):241-246. [16] 李远远.基于粗糙集的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[D].武汉:武汉理工大学,2009. [17] 苏白云,崔春生.基于集团序的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评估方法研究[J].数学的实践与认识,2012,42(9):85-90. [18] 崔春生,吴祈宗.基于可拓方法的虚拟项目团队构架[J].数学的实践与认识,2010,40(1):93-97. [19] 臧振春,吴国蔚.国际企业人才甄选方法的研究[J].管理科学,2004,(6):87-91. [20] 崔春生,吴祈宗.调剂问题的Vague指派方法研究[J].数学的实践与认识,2010,40(5):72-78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