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郭亚军.综合评价理论、方法及应用[M].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07. [2]郭亚军,易平涛.线性无量纲化方法的性质分析[J].统计研究,2008,25(2):93-100. [3]谢铭杰,韩兆洲.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的局限性[J].统计与决策,2005,3:130. [5]蔡辉,丁昌慧.综合效益评价中数据的非直线化无量纲化方法[J].中国医学统计,2003,10(1):46-48. [6]马立平.统计数据标准化——无量纲化方法[J].北京统计,2000,3:34-35. [7]任传鹏,刘建国.一种基于曲线拟和的无量纲化方法[J].山东煤炭科技,2005,6:33-34. [8]温洪涛,任传鹏.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的改进[J].经济问题,2011,6:61-65. [9]戴文战,邹立华,汪建章,朱金刚,周融.一种基于奖优罚劣原则的多阶段多目标决策模型[J].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,2000,6:32-36. [10]廖志高,詹敏,徐玖平.非线性无量纲化插值分类的一种新方法[J].统计与决策,2015,19:72-76. [11]朱孔来.评价指标的非线性无量纲模糊处理方法[J].统计与信息论坛,1997,3:58-62. [12]朱喜安,魏国栋.熵值法中无量纲化方法优良标准的探讨[J].统计与决策,2015,2:12-15. [13]江文奇.无量纲化方法对属性权重影响的敏感性和方案保序性[J].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,2012,34(12):2520-2523. [14]张卫华,赵铭军.指标无量纲化方法对综合评价结果可靠性的影响及其实证分析[J].统计与信息论坛, 2005, 20(3): 33-36. [15]易平涛,李伟伟,郭亚军.线性无量纲化方法的结构稳定性分析[J].系统管理学报,2014,23(1):104-110. [16]何乃强,惠晓滨,周漩.基于正态区间估计的改进型无量纲化方法[J].计算机工程与应用,2012,48(5):236-238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