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徐旭初.合作社文化:概念、图景与思考[J].农业经济问题,2009(11):90-97. [2] 黄祖,徐旭初,冯冠胜.农民专业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—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探讨[J].中国农村经济,2002(3):13-21. [3] 宋彦,宴鹰.农村合作组织与公共水资源供给—异质性视角下的社群集体行动问题[J].经济与管理研究,2011(6):44-51. [4] 楼栋,孔祥智.农民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研究回顾与展望[J].华中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4(3):75-81. [5] 仝志辉,温铁军.资本和部门下乡与小农户经济的组织化道路—兼对专业合作社道路提出质疑[J].开放时代,2009(4):5-26. [6] 温铁军.资本和部门下乡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[J].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,2009(7):5-12. [7] 杨团.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若干思考[J].天津社会科学,2010(2):40-44 [8] 任大鹏,郭海霞.合作社制度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—基于集体行动理论视角的思考[J].农业经济问题,2008(3):92. [9] 邵科,徐旭初.合作社社员参与:概念、角色与行为特征[J].经济学家,2013(1):85-92. [10] 郭春丽,赵国杰.基于成员异质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管理模式的研究[J].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0(2):6-10. [11] 何安华,邵峰,孔祥智.资源禀赋差异与合作利益分配—辽宁省HS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分析[J].江淮论坛,2012(1):11-18. [12] 刘红刚,陈新庚,彭晓春.感潮河网区环境合作博弈模型及实证[J].生态学报,2012,11:3586-3594. [13] 冯庆华,陈菊红,刘通.基于广义解的双合作博弈收益分配模型[J].控制与决策,2016(2):1-5. [14] 王孝莹,张可成,胡继连.农户生产合作博弈模型[J].运筹与管理,2006,03:114-118. [15] 张雪莲,冯开文.农民专业合作社决策权分割的博弈分析[J].中国农村经济,2008(8):61-69. |